治疗方法:
针刺方法:①取穴:颈夹脊穴为主。局部配穴:阿是穴加大椎、双风池、双天柱、风府、颈四穴(颈6,7椎旁开5分左右各2穴);辨证配穴:伴头晕、头痛加风池,伴肩胛痛加秉风、天宗,伴肩臂痛、麻木加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以上穴位(除大椎外)均取患侧,每次取9穴左右。
②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与皮肤呈垂直刺入。一般根据患者胖瘦可刺入0.6~1.2寸,以有麻酸胀感为好,针感传至患侧肩、前臂、手指为佳。得气后停止进针,提插捻转数次,再予留针。其他配穴均按常规针刺,各穴针刺均用平补平泻法。
得气后,在针柄上接上治疗仪的导线,选用间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症状缓解为度,选用中等频率,留针20~30分钟。若患者症状重,在留针期间可加大1次电流量。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
按摩:①手法:以按、揉、滚、摇、拔伸为主。手法轻柔。 ②操作:针刺结束后,患者坐位,头稍向前俯,医者先以拇指沿督脉自风府至大椎、颈背部、两侧膀胱经,及小肠经处反复按揉,再用滚法,待肌肉松弛、皮肤柔软后,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另一手轻轻托起下颏,使颈部作徐徐、轻缓的拔伸,左右旋转摇动,并嘱患者保持放松颈部,待颈项肌群完全放松时,可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此时常可听到“喀嗒”响声。
接着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后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关节的下方,并用两前臂压在患者两肩,用力向上拔伸。最后用手掌面在颈、背部作直线来回摩擦等放松作用。如伴肩臂疼痛、麻木者,将按、滚、拔伸、摇、抖、搓法均施于患处。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颈夹脊穴每穴下都有从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静脉丛。故针刺颈夹脊穴可以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一方面刺激脊髓释放化学传递物质,产生镇痛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主治相应的神经节段分布区域疾患的作用;
同时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并在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下,使病灶局部的炎症、水肿吸收,缓解颈、肩、背肌肉痉挛。
针刺后再通脉冲电流,可增强针感刺激,而按摩治疗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拉宽椎间隙,解除神经根受压,并松解神经黏连。中医认为,针刺颈夹脊穴,可通过督脉以补肾壮骨,疏通膀胱之经气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络;而按摩能行气活血。
根据颈椎病的病理及中医基本理论: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在许多慢性病的治疗上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对颈椎病的治疗同样有效,它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功能,对颈椎病的颈肩及上肢麻木、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手法可以增大椎间隙,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散,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使受压迫的神经、脊髓和椎动脉得以缓解,肌肉的拘挛得以松弛,粘连得以松解,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该手法的重要之处在于牵拉拔伸与摇法的实施,牵拉拔伸可有效伸张颈部肌群,缓解其痉挛,摇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并为弹拔点按手法的应用作铺垫。
对于弹拔点按手法的应用,应先轻后重循序渐进,弹拔手法应轻松灵活,点按痛点穴位持续30秒钟,沿颈肩斜方肌之走向顺筋理筋,多种手法综合应用,从而达到舒筋活络手到病除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