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中药辨证施治:①肝肾阴虚型: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肝阴亏乏,肝肾阴虚,清窍失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故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本属高龄患者多见,治疗滋补肝肾,舒筋活络。处方:颈痛灵1号方加减。
药用:生熟地各20g,山萸肉12g,山药20g,云苓15g,菊花12g,葛根20g,川穹12g,川断20g,牛膝25g,鸡血藤30g,首乌15g,枸杞子15g。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250ml。②痰瘀互结,瘀血阻络型:患者脾胃虚弱,瘀湿内生,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蒙蔽清窍,筋脉阻滞不通,故头目胀痛、记忆力减退、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舌质紫苔白腻脉弦细滑。
治疗祛痰化瘀,疏通筋络。处方:颈痛灵2号加减。药用:陈皮10g,半夏10g,天麻12g,白术15g,川穹12g,菖蒲20g,鸡血藤30g,牛膝25g,厚朴10g,葛根20g,血竭3g,白芷10g,甘草6g。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250ml。
③风寒湿痹型:患者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四肢麻木、疼痛、怕冷、舌质淡苔白、脉弦滑。治疗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处方:羌活15g,葛根20g,防风9g,苍术15g,当归10g,白芍15g,桂枝9g,鸡血藤30g,伸筋草15g,甘草6g。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250ml。
手法治疗:①松解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与其身后,用拇指指腹按摩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左右;用单手或双手捏拿颈后、颈两侧及肩部的肌肉,反复3~5次,随后用揉法放松患者的颈肩部上脊及上肢的肌肉5分钟左右,以有温热感为度;
②点穴通窍法:医者用拇指点按玉枕、太阳、百会、印堂、风池、风府等穴及脊椎旁开1.5寸的软组织,以酸胀为度,一般10分钟;医者用拇指指腹至上而下按摩患者2~7颈椎横突10结节,以患者能忍受及酸胀感为限。
左右各行1次,一般5分钟;③善后手法:医者分别在项背部及肩胛部用手掌或双手握拳正行拍打叩击,反复3~5次,使手法治疗后组织舒展和缓解,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效。
穴位敷贴:敷贴方选药桃仁、红花、牛膝、川穹、透骨草、伸筋草、卷柏、冰片、血竭等共研末,姜汁调和。取穴:取大椎、双侧风池穴、风府穴、肩井、天宗及阿是穴,颈3~7椎旁开1.5寸。
每日1次,每次敷贴时间为1小时左右,自感局部烧烫感为主。
颈部保健操:①预备姿势;②头向四方,向左右后方看;③抬头看天,低头看地,用头写“米”字;④拍肩、耸肩、弯腰静止看天;⑤旋转头部,左右手交叉拍肩。
颈椎病属中医“头痛”、“眩晕”、“痹症”范畴,并排除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神经衰弱、梅尼埃综合征等;其发病原因在于肝肾阴虚、脾胃不和、痰瘀中阻、风寒湿痹、瘀血阻络。《景岳全书·眩晕》:
“丹溪则曰无痰不能作眩,当以治痰为主,而兼用它药。余则曰: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孰是孰非,于不能必,姑引经义,以表其大意如此”。由此可见,颈椎病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气脉,经脉不通有直接关系。
中药宜滋补肝肾,祛瘀化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手法作用是镇痛,消除炎症,消瘀,改善血液循环,中医总的治疗原则是通经活络,整复错位,理痉止痛;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应用手法点穴,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风池、风府等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血液循环功能。另外,通过中药穴位外敷,加强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之功,同时配合颈部保健操,对通过治疗后,在后期恢复中的颈椎病患者可以起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可加强颈椎、椎关节功能活动,有很好的保健作用。